从痒到失眠到一夜安睡,本维莫德带来湿疹治疗革命性突破
“痒得整晚睡不着,皮肤都被抓出血了!”这种痛苦只有湿疹患者才能体会。多年来,全球数亿湿疹患者面临着一个艰难选择:要么使用激素药膏担心副作用,要么忍受难以控制的瘙痒和皮损。
2025年夏天,这个困扰湿疹治疗领域多年的难题终于迎来了转机。美国皮肤病学会(AAD)以23个月的历史最短修订周期,紧急更新了特应性皮炎(湿疹)治疗指南。
这次更新背后,是一款中国原研药物——本维莫德乳膏(商品名泽立美)的临床突破。
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疾病,表现为多形性丘疱疹,有渗出倾向、苔藓样变、瘙痒剧烈8。据统计,全球约10%-20%的儿童深受其困扰。
传统湿疹治疗主要依赖四大类药物: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;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、糠酸莫米松;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;以及抗生素制剂如莫匹罗星软膏。
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疗效,但都存在明显局限性。激素药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、色素沉着等副作用4。很多患者反映,传统治疗存在“激素依赖难摆脱、夜间瘙痒难控制、长期疗效难维持”三大痛点。
本维莫德乳膏的诞生改变了这一格局。这种中国原研药物基于AhR靶点调节技术,通过多通路协同调控炎症反应、修复皮肤屏障及调节菌群平衡。
2024年11月,本维莫德乳膏获中国药监局批准后,20天内即获FDA上市许可,成为中美同步首发的皮肤科新药5。其研发路径堪称“超车式突破”。
临床数据显示,本维莫德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(湿疹)时,8周内使54.4%患者皮损消退超75%,46.2%达到临床痊愈标准3。在2-17岁儿童群体中,应答率高达69.2%,7-11岁学龄儿童组更达83.9%。
本维莫德乳膏的核心优势在于突破性实现“三效合一”。
用药次日即可显著缓解瘙痒,解决了夜间瘙痒控制困难的问题。一年随访显示停药后70%患者未复发,解决了长期疗效不稳定的难题。
全身暴露风险极低,主要不良反应仅为轻度毛囊炎,解决了激素依赖的困境3。这种非激素类药物首次同时达成速效、高效与长效。
中国医科大学高兴华教授指出:“本维莫德直击传统治疗三大痛点——激素依赖、夜间瘙痒控制困难、长期疗效不稳定,其儿童学龄组有效率超80%的临床数据,重新定义了湿疹治疗标准。”
虽然本维莫德乳膏表现出色,但湿疹治疗仍需遵循个体化原则。湿疹用药选择需根据皮损分期、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综合判断。
急性期以抗炎止痒为主,慢性期侧重皮肤屏障修复。对于轻度湿疹,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仍然有其一席之地。
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,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、吡美莫司乳膏可以替代激素长期使用。合并细菌感染时,需要短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。
基础护理至关重要。每日使用含神经酰胺、尿素或凡士林的保湿霜,洗澡水温控制在37℃以下,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。建议在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,以锁住水分。
湿疹治疗不仅是药物选择,更是一个综合管理过程。避免过热洗浴,水温控制在32-37℃,使用无皂基清洁产品。
穿着纯棉透气衣物,室内保持50%-60%湿度。记录饮食日记排查可能诱因,常见如海鲜、坚果等。
压力管理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,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出汗刺激。病程超过2周无改善或出现脓疱、发热等感染征象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。
湿疹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,发作期记录饮食与环境接触史以识别诱因。日常补充ω-3脂肪酸和维生素D可能改善皮肤屏障,但需避免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良。
本维莫德乳膏的成功,标志着中国皮肤科创新药从“跟随者”跃升为“规则制定者”。随着AAD指南将其列为“强烈推荐”药物,数亿特应性皮炎患者正式迎来更安全持久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这次AAD指南的修订标志着特应性皮炎治疗正式迈进“精准治疗时代”。中国皮肤科创新药从“跟随者”跃升为“首创者”,用令人信服的临床数据,令全球医学界瞩目。
对于普通患者来说,这意味着什么?更快的症状缓解、更长的缓解期、更少的副作用担忧。特别是儿童湿疹患者,终于有了更安全的一线选择。
本维莫德乳膏已被纳入《特应性皮炎外用制剂合理应用专家共识》作为非激素类免疫调节首选方案。
随着AAD指南将其列为“强烈推荐”药物,全球皮肤科医生首次被指南明确推荐:治疗特应性皮炎,应优先考虑这款来自中国的创新药。
数亿湿疹患者迎来了更安全、更持久的“中国方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