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血压,顾名思义,是指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状况。医学上通常将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定义为低血压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天生血压偏低的人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,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。但当血压突然下降或伴有明显症状时,就必须要采取应对措施了。
低血压发作时,人体会因为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多种症状:
头晕和头痛:最常见的表现,尤其在体位变化时明显
眼前发黑或视力模糊:大脑短暂缺血的表现
乏力疲倦:全身组织供血不足导致
心悸:心脏代偿性加速跳动试图改善供血
注意力不集中:大脑认知功能受影响
恶心感: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
面色苍白:外周血液循环不良
晕厥:严重时可能突然失去意识
当低血压症状突然袭来时,采取正确快速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。以下是经过验证的最快补救方法:
感觉到头晕、乏力等低血压症状时,应立即停止活动,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。这可以防止因晕厥导致的摔倒伤害,同时帮助身体恢复血液循环,减轻低血压症状。
平躺后,将双脚抬高至心脏水平或略高于心脏的位置。您可以将双脚放在椅子、沙发或几个枕头上,保持5-10分钟。这个姿势利用重力作用,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心脏和大脑,能快速缓解头晕和乏力症状。
快速饮用300-500毫升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。液体可以增加血容量,淡盐水则能提高血液渗透压,帮助血压回升。如果是低血糖导致的低血压,可以口服葡萄糖片或含糖饮料。
进行5-10次深而慢的呼吸,每次呼吸持续4-5秒。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心,改善氧气供应,缓解低血压症状。
咬紧牙关可以刺激交感神经,增加心脏输出量,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血压。此外,按摩足三里、内关等穴位也有助于调节血压,缓解低血压带来的不适。
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;内关位于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两筋之间。
尽管大多数低血压发作可以通过上述方法缓解,但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:
意识模糊或昏迷
症状持续不缓解,即使已经采取了补救措施
伴有胸痛、呼吸困难
反复发作的晕厥
怀疑因失血、严重感染或过敏反应导致的低血压
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,切忌强行灌水,以免发生误吸和窒息,应立即送医进行静脉补液。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,并伴有嗜睡、剧烈呕吐或昏迷等症状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
对于经常性低血压,除了急性发作时的补救措施外,更需要长期的调理和预防:
增加钠盐摄入:每日食盐摄入量可略高于常人,控制在6-8克,可通过咸菜、腌制食品等增加盐分。但需注意,高血压患者应谨慎采用此方法。
多喝水: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2,天气炎热或运动后需及时补水。水中可添加少量食盐或饮用淡盐水。
增加优质蛋白摄入:多摄入富含蛋白质、铁、维生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鱼类、豆制品、菠菜、柑橘等,动物肝脏、菠菜等富含铁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也有帮助。
避免空腹饮酒或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:防止餐后低血压加重。
遵循"三个一分钟"原则:起床时先平卧1分钟,坐起1分钟,双腿下垂1分钟再站立。避免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,应缓慢改变体位。
穿戴弹力袜:通过对下肢的压迫,促进静脉血液回流,增加心脏的回心血量,进而提高血压。尤其适合长期站立或久坐的人群。
避免长时间站立不动:可做踮脚动作促进血液回流。
洗澡水温不宜过高: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。
抬高床头: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0-15度或15-20厘米,减少晨起低血压发生。
保证充足睡眠:保证每晚7-8小时睡眠,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血压水平。
规律进行有氧运动: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、瑜伽、太极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,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为宜。
下肢力量训练:如深蹲能促进静脉回流,平板支撑等抗阻训练可提高血管张力。
避免突然剧烈运动:运动前后需充分热身和放松。运动时出现头晕需立即停止并平卧休息。
即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出现的血压下降。预防方法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,遵循"三个一分钟"原则。睡眠时抬高床头10-15度也有帮助。
餐后血液集中到消化道,导致血压下降。建议少食多餐,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,餐后休息30分钟再活动。
某些药物(如降压药、利尿剂、抗抑郁药)可能引起低血压。如果怀疑药物导致,不要自行停药,应咨询医生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。
如果生活方式调整后低血压症状仍然明显,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:
盐酸米多君:可收缩血管、升高血压
氟氢可的松:能促进水钠潴留,增加血容量
阿卡波糖:适用于餐后低血压患者,可减少胃肠道血流
需要注意的是:所有药物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不要自行服用。
低血压虽然不如高血压那样备受关注,但发作时的危险不容小觑。掌握这些最快补救方法,能够帮助您在关键时刻缓解症状,避免意外发生。
对于反复发作的低血压,建议记录每日血压变化及症状发作情况,帮助医生准确判断。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仍无改善,或出现晕厥、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,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脏病、内分泌疾病等潜在病因37。
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低血压的基础。通过合理的饮食、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,大多数人可以有效管理低血压问题,享受充满活力的生活。
记住,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如果您有持续或严重的低血压症状,请务必咨询医疗专业人士。